低溫低濁水處理難題破解:聚合硫酸鋁的“抗凍”技術解析
一、低溫低濁水處理的挑戰
低溫低濁水(水溫0-4℃,濁度<30NTU)是水處理領域的難題,主要表現為:
1.
混凝劑水解困難:無機鹽混凝劑(如硫酸鋁)的水解是吸熱反應,低溫下水解速度急劇下降(水溫降低10℃,水解速度常數降低2-4倍)。
2.
膠體顆粒穩定性增強:低溫導致膠體顆粒布朗運動減弱,碰撞機會減少,同時水化作用增強,阻礙絮凝。
3.
絮體沉降性能差:低溫下絮體細小、松散,難以沉降,易穿透濾層。
二、聚合硫酸鋁的“抗凍”技術原理
1. 化學結構與穩定性
·
高分子預水解設計:聚合硫酸鋁(PAS)是復合型高分子聚合物,分子結構龐大,含18分子結晶水。其通過預水解工藝形成穩定的多核羥鋁絡合物(Alᵇ形態占比30%-40%),在低溫下仍能保持結構穩定。
·
穩定劑添加:生產過程中添加酒石酸-酒石酸鈉(占產品20%-25%)作為穩定劑,延長保質期(約半年),確保低溫存儲時性能不下降。
2. 低溫適應性機制
·
水解行為優勢:
PAS的水解產物在低溫下仍能中和膠體電荷,而傳統硫酸鋁在5℃時水解速度慢,絮體細小。實驗數據顯示,PAS在2℃低溫低濁水(濁度30NTU,pH5.4)中除濁率達89.12%,脫色率70.23%,生成的絮體沉降速度較快。
·
吸附架橋作用:
PAS的高分子鏈在低溫下仍能通過吸附架橋作用連接多個膠體顆粒,形成大而密實的絮體(沉降速度≥5m/h),遠超傳統鋁鹽。
·
Alᵇ形態穩定性:
Alᵇ形態在pH5-9范圍內穩定,低溫下仍能發揮電荷中和與吸附能力,確保絮凝效果。
3. 工藝優化與助凝劑配合
·
混合設備:采用機械攪拌或管道混合器,確保PAS均勻擴散,提升低溫下的反應效率。
·
助凝劑復配:與聚丙烯酰胺(PAM)復配使用,進一步增強絮凝效果,減少投加量。例如,PAS與PAM復配時,絮體沉降速度提升至0.774cm/s,透光率85.2%。
·
微絮凝接觸過濾:結合微絮凝技術,通過濾料截留細小絮體,提升低溫低濁水的處理效率。
三、聚合硫酸鋁與傳統鋁鹽的對比
指標 |
聚合硫酸鋁(PAS) |
傳統鋁鹽(如硫酸鋁) |
低溫水解速度 |
穩定,預水解設計減少低溫影響 |
急劇下降,5℃時水解速度慢 |
絮體特性 |
大而密實,沉降速度≥5m/h |
細小松散,沉降速度慢 |
用量 |
較少(經濟投加量20mg/L) |
較多(需大量投加) |
殘留鋁含量 |
<0.1mg/L |
0.2-0.5mg/L |
pH適應性 |
5-9 |
4-7(硫酸鋁) |
四、實際應用案例
1. 某市水廠冬季處理項目
·
水質條件:水溫2℃,濁度25NTU,pH5.4。
·
處理方案:投加PAS 15kg/千噸,復配PAM 5ml/千噸。
·
效果:除濁率92%,絮體沉降時間縮短至10分鐘,出水濁度穩定在0.5NTU以下。
2. 印染廢水低溫處理
·
水質條件:水溫3℃,COD 800mg/L,色度200倍。
·
處理方案:PAS與PAM復配,投加量分別為55ml和5.5ml。
·
效果:COD去除率85%,色度去除率>95%,成本降低30%。
五、總結:PAS“抗凍”技術的核心優勢
1.
預水解高分子結構:通過生產過程中的熟化工藝,預先形成穩定的多核絡合離子,減少低溫對水解反應的影響。
2.
Alᵇ形態穩定性:在pH5-9范圍內穩定,低溫下仍能中和電荷和吸附雜質。
3.
工藝優化與助凝劑配合:結合混合設備和助凝劑,提升低溫低濁水的處理效率。
4.
經濟性與環保性:用量少、殘留鋁低,符合嚴格的水質標準,長期使用成本更低。
立即行動:撥打15838276899,獲取PAS低溫低濁水處理定制方案-
聚合硫酸鋁生產廠家!